易特艾弗网络科技

快讯

年轮2005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流通和双轨市场问题

时间:2022-12-09 11:52 浏览:

  上证综指创出一年以来单日最大涨幅,上涨8.21%,似乎已经将“998.23”的冰点远远抛在身后。

  证监会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5月9日,清华同方,三一重工,紫江企业,金牛能源4家首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企业浮出水面。5月10日,三一重工推出首份股改方案——根据董事会决议,以4月29日总股本2.4亿股为基数,流通股东每持有10股流通股将取得3股股票和8元现金的股改对价。非流通股股东所持有的原非流通股将获得“上市流通权”。

  时任三一重工执行总裁的向文波回忆那段历史时说:“这是没有先例可循的一件事情,本身有一个探索的过程。这是两类股东谈判的结果,也是两类股东利益与价格判断的结果。”

  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两类股东谈判,不同利益诉求寻找共识的有效行为,但它的前置条件就是市场主体平等。

  那些长期被冠以“非理性”标签的散户,有些饱受上市公司坐庄操纵的侵害。经过赤裸裸弱肉强食的原始丛林,跟在改革步调的身后,他们首先呼吁的是公平与正义。

  三一重工被作为首例股改典型后,另一个“反面”的首例典型诞生——金丰投资股改方案被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否决。

  周梅森,当时的著名作家,也是金丰投资的第一大流通股东。周梅森当时的知名度还远不及后来,他是的编剧。

  金丰投资“10送3.2股”的方案被抵制,周梅森连写三封公开信,其中两封信标题的字眼便冠有“人民的名义”。用中小股东的“否决权”去对抗“资本强权”,“以弱斗强”的浪漫主义色彩很容易获得极强的道德认同。但最重要的一点,股权分置改革在法理层面承认并支持了中小股东的这一“否决权”。“正面”和“反面”都以各自的经验事实说明股权分置这场制度性改革的复杂性。

  沪深300指数正式发布

  在2005年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只统一指数沪深300指数于当年4月8日正式发布。首批样本股包括300只股票,其中121家深市个股和179家沪市个股。

  该指数从1998年开始酝酿到正式推出,共经历了7年的时间。

  沪深300发布之前,1991年有上证、深证综合指数诞生,1992年有上证A股指数推出,1995年至2004年,深沪两市又陆续推出了深证成指、深证100指数、上证50指数等。但业内专家指出,我国当时的指数体系,尚不足以满足市场的投资需求,市场迫切需要一些覆盖沪深两市的指数产品,能够综合反映沪深两市走势的“晴雨表”。

  1998年,沪深两交易所启动跨市场指数的研究工作,到200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有了牵头开发统一指数的想法。

  此后,在证监会牵头下,深沪两个交易所分别着手进行统一指数的设计开发工作,并就指数编制方案、指数计算与发布、指数的管理等方面问题进行充分交流。证监会的出面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方案编制过程中的冲突,加快了指数推出的步伐。2003年,两家交易所终于初步达成了联合编制和发布沪深300指数的共识。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05年底,中国结算共管理账户约7336.07万户,比上年增加约120.33万户,增长约1.67%。其中,A股账户7028.13万户,比上年增加82.26万户,增长1.18%。

  2005年,为投资者新开立账户约124.05万户,较上年减少约124.05万户,同比下降约50%。其中,新开A股账户85.78万户,较上年减少82.14万户,下降48.92%。

  截至2005年末中国结算共登记存管了1684只证券,比上年增加了44只。其中,A股1359只,比上年增加5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