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7.6万亿资金待命 美联储降息将如何重塑市场格局?
随着美联储一年以来首次降息临近,华尔街的焦点正从通胀压力转向一项更为庞大的潜在市场力量,约7.6万亿美元的货币市场基金资金。根据Crane Data的数据,这一创纪录的资金规模在过去一年受益于美联储加息所带来的高收益,如今却面临降息周期开启后收益下滑的压力。
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下周FOMC会议上至少降息25个基点,甚至可能一次性降息50个基点。这一政策转向将逐步压低无风险现金类投资的回报,引发投资者重新评估资金配置策略。
最新就业市场数据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已出现明显疲软迹象,失业率上升的风险逐渐增加。与此同时,最新通胀数据虽未完全消除物价压力,但不足以阻止美联储启动降息进程。
投资公司协会首席经济学家Shelly Antoniewicz表示:“最新的就业数据基本锁定了降息的必要性。”她预计,美联储未来的降息节奏将继续取决于经济数据,尤其是就业和通胀表现。
Antoniewicz指出,随着降息开启,目前停留在货币市场基金中的约7万亿美元资金将逐渐流向风险更高、潜在收益更高的资产,如股票和债券,因为储蓄利率将逐步失去吸引力。
在华尔街,有一种被称为“现金洪流”的理论,认为庞大的现金流动将引发股市的自我推动式上涨。然而,货币基金研究机构Crane Data总裁Peter Crane对此表示怀疑。
Crane指出,历史数据显示,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规模只有在极端经济衰退、利率接近零时才会出现下降,例如互联网泡沫破裂和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利率的确重要,但远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关键,”Crane表示,“目前这7万亿美元不会流出,只会继续增长。”
Crane还透露,目前约60%的货币基金资金来自机构和企业现金,这些资金流动性需求高,不会因为利率变动而大规模进入股市。他预计,最多只有10%的资金可能流向更高风险的投资领域。
目前,货币市场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3%,相比银行存款不足0.5%的利率,依然具备巨大吸引力。
Crane认为,即便美联储未来累计降息100个基点,令收益率降至3%,大部分资金仍将留在货币市场基金中。“除非重现历史上的零利率环境,否则资金规模不会大幅缩水。”
从历史经验来看,投资者更看重的是收益率差距而非绝对水平。与银行存款相比,货币基金仍能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回报。
即便美联储下周宣布降息,资金流动也不会立即发生。货币基金的加权平均期限为30天,意味着其持有的高收益资产会在一个月内逐步到期。因此,在短期内,资金规模甚至可能进一步上升,因为其回报仍高于新发行的美国国债。
然而,从长期来看,随着旧资产到期和收益率下滑,资金吸引力将逐步下降,部分投资者或将重新配置投资组合。
Strategas Asset Management技术策略师Todd Sohn建议,投资者在考虑资金转移时需结合风险偏好和税务因素进行决策:1,延长债券久期,投资2至5年期美债ETF,通过获取更高的票息和潜在的价格升值来弥补短期收益下滑;可采用“债券梯形”ETF分散不同期限,降低波动性风险。2,增加股票配置,考虑补充中小盘或国际市场配置,而非继续加码已高度集中的大型科技股,Sohn提醒,当前八大科技股市值占美股总市值近40%,进一步加仓需谨慎;3,多元化投资,配置与股债市场低相关性的另类资产,以分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