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海宁市司法局紧盯“三大目标”助力现代化社区建设
今年以来,海宁市司法局会同相关部门,以深化法治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统筹整合全市法律服务资源,不断提升城市基层组织法治化水平,为现代社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和有效助力。
一、以选优配强法治型人才为目标,拓展优化“二支队伍”建设。一是优化调整“法治副书记”队伍。联合有关部门对全市149名现任“法治副书记”履职情况进行排摸汇总,根据履职反馈、单位意见、本人意愿等,结合“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实际情况,计划重点面向全市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及综合行政执法局,分别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重新调整一批政治强、业务优的党员“三官一师”和行政执法人员下派兼任法治副书记。二是补充拓展“法管家”队伍。在选优配强法治副书记基础上,以村社法律顾问为主要力量,补充吸纳从事法律相关职业或具有一定法律专长的乡贤、微网格长、调解员、社会等担任村社、楼宇商圈、企业等潮城“法管家”。积极拓展“法管家”队伍,在全市12个镇145个行政村2912个村民小组中建立了以“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学法用法示范户”为架构体系的基层依法治理队伍,作为村社“法管家”的有效补充。
二、以切实提升城市基层法治效能为目标,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机制。一是完善村社法律顾问机制。根据全市村撤并、新增以及2021年度村法律顾问考核情况,优化调整2022年度村法律顾问配备,由170名律师及基层法工担任229个村法律顾问。二是完善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机制。修订完善《海宁市民主法治村创建补助办法》,加强对民主法治社区创建的培育力度。在市共同富裕培训中心举办以“法助共富、法护平安”为主题的全市民主法治村社创建培训班,邀请了嘉兴市司法局、信访局的相关领导进行了专题辅导。上半年已完成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申报。三是完善新居民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指导成立海宁市潮乡家园人民调解委员会,打造“乡帮宁”新居民调解品牌。全面开展“平安护航二十大”矛盾纠纷和社会不稳定因素集中排查调处专项行动。上半年,全市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522起,成功调处6521件,调处成功率99.98%;排查纠纷296次,预防纠纷53起。
三、以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为目标,压实推进“二支队伍”责任落实。一是推动“法治副书记”履职尽责。要求“法治副书记”每季度至少参加一次下派村党组织班子会议或网格主题党日活动,以法治思维谋划开展“三个一”活动,带动推进基层法治型党组织建设。今年以来,35名党员律师担任的“法治副书记”共参与党组织班子会议80余次,协助开展村务管理“法治体检”60余次,参与修订自治章程、村规民约8次。二是推动“法管家”先锋履职。如作为“法管家”主体的村社法律顾问,每月通过电线次,其中实地服务不少于1次的形式,主动参与基层各类矛盾隐患搜集排查和矛盾纠纷化解,助力解决基层治理及群众日常遇到的法律难点。今年以来,村法律顾问共服务915次,解答来电来访法律咨询400余人次,开展法治宣传100余场,参与调解矛盾纠纷2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