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特艾弗网络科技

业界

填补高铁“留白”,西部城市格局要变了?

时间:2022-10-13 17:48 浏览:

  令人倍感振奋。

  一个是西渝高铁康渝段初步设计已经正式获批。作为“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包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衔接建设中的西康段,使得西部两大中心城市重庆和西安紧密相连,给“西三角”联动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十三五”期间,由于川渝围绕东线和西线方案僵持不下,导致渝康线进度比西康段远远落下。眼下,设计方案获批,也意味着这段争议真正尘埃落定,给西渝高铁全线开工创造了条件。

  另一个是银兰高铁甘肃段进入联调联试阶段。这条全长约219公里的线路自中卫南站引出,经兰州新区接至兰州枢纽,分甘肃、宁夏两个区段,此次启动联调联试的甘肃段全长约173公里。根据预期,银兰高铁中兰段将于12月底开通运营。

  这条连通华北、东北地区的“西部大通道”进入开通倒计时,对于宁夏意义极为特殊。2019年末,银川凭借银兰高铁抢先拉萨,成为全国倒数第二个开通高铁的省会城市。不过,这只是个“半截子路”,即便在一年之后银西高铁通车,也只是在高铁网上留下一个孤立的“锤子”,未能彻底改变“交通死角”的形象。

  银兰高铁中兰段通车,将真正激活这条东西向的西部大通道。甘肃兰白都市经济圈和宁夏沿黄经济带两个较为活跃的区域得以串联,由此带来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流动,也将给沿线城市的发展注入活力。

  这是西部高铁建设加速的一个缩影。城叔梳理发现,成达万高铁、兰合铁路也正在加紧建设,西成铁路即将开工,这些“八纵八横”高铁网中不少进度滞后的项目,正进入密集建设期,加速补上西部“留白”。

  根据国铁集团发布的,到2035年,50万人口和20万人口以上城市将分别实现高铁和铁路全覆盖。全国铁路网将达20万公里,其中高铁约7万公里。

  截至2021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4万公里。对比预期来看,铁路和高铁里程分别还有5万公里和3万公里的增长空间。尤其在“充分发挥铁路建设投资对稳住经济大盘拉动作用”的背景下,许多高铁网上大片“留白”的省份,正在迎头赶上。

  铁路时代,宝成铁路与陇海铁路相交的宝鸡是沟通西南、西北地区的必经之地;而进入高铁时代,西安取代宝鸡,成为两地高铁联通绕不开的地方。这也使得过去多年,兰州与西安、西宁的联系最为密集、流动人口最多。

  不过,局势正在发生变化。2017年通车的兰渝铁路,将兰州与重庆、成都的货物运输距离分别缩短500多公里和300多公里,不用再绕行陇海线、西康线等,运行时间和成本均大幅降低。

  这也使得甘肃得以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极大拉近了跟川渝地区的距离。比如,新疆的煤炭、青海的钾肥等,都可以通过兰渝铁路运到西南市场。

  更进一步,兰州至合作铁路正在加快建设,未来将与西成铁路共线,南下成都。作为“八纵八横”高铁网纵向主通道兰广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线公里/小时,将构成一条以客为主、兼顾沿线轻快货物交流的国铁干线。

  

  如此一来,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西北省份南下成渝地区,将不用再向东绕行,而是一路向南直达成渝。比如,西宁、兰州至成都的时间距离将分别缩短至5个小时、4个小时。

  这也被外界解读为甘肃正在“弃陕入川”。

  “过去这两个地区通过陆路交通来讲,都要通过陕西,等于是三角形走了两个边。而现在建设的通道,等于是要打通一个斜边。”西安朝华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单元庄告诉城叔,从国内统一大市场以及加速经济往来和要素交流等角度看,新通道建设都是很有好处的。

  不过,这无形之中“绕开”了陕西西安和宝鸡。单元庄认为,它们作为各种生产资源和消费资源集散地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这也倒逼陕西开拓新的思路。成都、重庆是西南的“领头羊”,西安是西北的“领头羊”,他们的合作如果继续向北延伸,西安的枢纽优势将会更加凸显。

  比如,强化陕北、内蒙古能源和草原经济产品与西南地区的货物交流。

  这也是“双循环”背景下的大势所趋。作为经济开发与合作的先导,铁路建设也正在朝着网格化方向发展,区域之间的联通和要素流动将会更加便捷、高效。在兰广通道之外,包海通道延榆鄂段、渝康段也开工在望。

  这些南北动脉逐步贯通,不仅能够提升区域间联通效率,也将更加深入地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区域战略,从而放大通道的辐射效应。

  西北是“八纵八横”高铁网上“留白”最大的区域之一。一方面,相对地广人稀;另一方面,则是规划线路推进较为缓慢。

  以兰合铁路为例,光前期工作就耗时13年。

  这也导致过去多年,兰新高铁就像一段光溜溜的树干,长驱直入。不过,近两年来,宁夏、甘肃和青海在铁路建设上突破不断。

  银川向西,通过兰州联通青海、新疆,向南可沿兰渝铁路直下成渝地区。

  宁夏铁路“十四五”规划示意图

  与此同时,包银高铁有望在2025年开通,届时银川向东可以通过呼和浩特形成一条西北地区通达京津冀的快速通道。若再考虑上宁夏正在推动的太银高铁,未来宁夏将形成两条横向通道,沟通京津冀地区和山东半岛。

  宁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陈春平此前展望,届时东西南北贯通,真正做到通江达海,方便、快捷、高效。高铁经济也将蓬勃发展,催生出大量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更会带动陕甘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集群化发展、辐射化发展。

  这也对兰州的枢纽地位形成挑战。有观点认为,过去多年兰州是毫无疑问的西北第二铁路枢纽,但银川在高铁时代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不过,从高铁里程看,甘肃依然优势明显。“十三五”期间,宁夏铁路运营里程达1645公里,其中高铁里程317公里。与之相比,甘肃铁路营业里程达5467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425公里,相差幅度较大。

  然而,甘肃铁路网的短板也非常明显。既有通道单一,除陇海-兰新大通道外,省内及与周边省份运能未得到有效发挥。目前,仍有2个市州、35个县不通铁路,7个市州不通高铁……

  甘肃正在大力打通南向通道。待兰合铁路完工后,将通过西成铁路南下,实现和成渝地区的快速通达。这也将使得兰州在兰渝铁路基础上,更加深入地融入成渝地区,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

  与此同时,西成铁路与亚欧大陆桥相交的西宁也将形成一个新的枢纽。从沟通南北的角度讲,甘肃、青海将成为西北地区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桥梁,更重要的是成渝地区也将更为倚重兰州和西宁枢纽。

  

  在单元庄看来,成都和重庆很早之前就在积极谋划至兰州的铁路,希望通过兰州、西宁继续向西,跨过亚欧大陆桥“联动中欧”,所以未来这两个城市跟成渝地区的交流将会更加密切。

  不论是甘肃、宁夏,还是青海,都将“十四五”作为补上高铁短板的关键时期。谁能晋级西北第二高铁枢纽,或许只有待他们完成最后几块拼图时才能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