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一年先后13个商业代言 苏炳添成商业资本竞相合作的优质体育明星
苏炳添的代言费用在同期奥运选手中属于“高位选手”。例如小米与其1年代言费约520万元。
苏炳添官宣个人2022年新代言
如今苏炳添回归赛场,若其能持续在赛场保持曝光以及维持成绩水准,新代言或许还会到来。赛场上,亚洲百米第一人继续奔跑;赛场外,商业价值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虽然田径项目商业化程度不算成熟,但仍不乏商业化极度成功的个人运动员,例如“牙买加闪电”尤塞恩•博尔特。据外媒统计,已于2017年退役的博尔特在2021年仍从多家赞助商手中拿到约2000万美元的收入。
苏教授赛场课堂两不误,运动员代言风潮起
除了冠军头衔,苏炳添还是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此前,苏炳添以自己为研究对象发表的论文还曾在社交媒体引起广泛关注。
赛场有成绩、专业有研究成果,苏炳添的“优质”让不少人在东京奥运会后更多面地认识了这位名气晚来的老将。而其多重身份或许也成为吸引赞助商的要素之一。
不过,当下明星代言爆雷事件频出,企业方面高度重视。找代言人做背调也开始成为行业惯例,但风险管控终究难以消除不确定性。相较于变量更多的娱乐圈,体育圈似乎对企业来说是一块新的选择海洋。
除了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有上佳表现的杨倩、孙一文、全红婵等均吸引了赞助商的目光。
竞技体育展示力量、拼搏、韧劲,也强调专业、个性,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运动员都不失为代言人的优质选项之一,但曝光的持续性或是企业做选择时的犹疑因素。
不同于整天与聚光灯打交道的艺人明星,运动员的曝光与参赛挂钩。尤其田径项目在非赛事时期关注度不算高的项目,想要完全依靠个人影响力维持热度,对当前的苏炳添而言仍有难度。其仍是国家队队员,同时身兼教职,因此也鲜少参加综艺节目、商务活动等。
好在奥运会的全球传播度和影响力足够大,因此即使苏炳添未在东京奥运会站上领奖台,但历史性地达成亚洲第一位闯入百米决赛运动员的成就,足以为他在中国市场开拓独一份的商业价值。
从目前来看,苏炳添的赛场曝光有望保持至巴黎奥运会。此前,苏炳添在接受媒体时表示:“现在的目标变得很简单,能跑一年是一年。至于2024巴黎奥运会,先不想那么远。”至少,在缺少参赛的情况下在赛季首秀闯入半决赛,也表明当前苏炳添的能力仍维持在一定水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