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特艾弗网络科技

要闻

通渭:为民办实事 畅通农村水网“最后一公里”

时间:2022-12-06 22:07 浏览:

  近年来,通过抓续建、抓配套、抓更新、抓改造,通渭县在实施好省、市、县政府为民实事农村水利惠民工程的基础上,同步调度推进调蓄设施和农村供水二类项目,畅通农村水网“最后一公里”。

  水,曾是多少代通渭人揪心洒泪的话题,由于境内植被稀少,环境恶劣,十年九旱。一直以来,祖祖辈辈的通渭人围绕一个“水”字,与天斗、与地争,通渭县用水状况发生彻底改变,源于甘肃省引洮供水工程。2015年1月10日,洮河水涌进通渭县大山羊场2万方调蓄池,通渭县人民期盼了半个世纪的圆梦工程终于实现。

  为进一步提高通渭县已建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障能力,计划逐步对水源和供水管网实施改造提升,前几年对水源和部分供水管网已进行了改造提升。正在通渭县陇阳镇张湾村实施的四南干管前段改造提升工程,是对引洮供水工程的改造提升,通过埋设四南干复线,提高四南干管供水保证率。建设现场,火花四溅,工人们抢抓工期,正在进行钢管埋设、管沟开挖、钢管焊接及夯填,将于十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运行。

  “受地形地势条件限制,该工程穿越交通道路19处,大跨度倒虹3处,施工难度大,工期紧。根据工程实际特性,我单位制定了分段施工技术方案,配备了经验丰富的施工技术人员,多点布设施工班组,严控工程质量和安全,确保按期完成工程任务。”顺着通渭县水利工程公司施工现场负责人杨彦虎的指向望去,只见施工山体坡度75度左右,是座石山。杨彦虎介绍,因为山太陡峭,挖掘机先在旁边开掘出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以便施工。为了驱走“旱魔”,解决用水问题,通渭县克服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困难,奏出了一曲保百姓和谐安康的“甘霖曲”。

  四南干管前段改造提升工程从2021年12月始建,共埋设供水钢管23.7公里,总投资4539万元。经各参建单位的不懈努力,现已累计完成投资4300万元,埋设供水管网22公里,占建设任务的95.7%。

  通渭县水务局高级工程师张华说:“今年实施的通渭县农村供水四南干管前段改造提升,该工程是2022年省、市、县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覆盖区域内的10个乡镇14.75万农村人口的供水保障能力。”

  正在建设的通渭县邢家山淤地坝也是2022年被省政府纳入“为民办实事”其中的一件,该坝位于通渭县平襄镇马岔村,坝控流域面积4.1平方千米,坝高28米,项目主要分为坝体工程、放水建筑物和泄洪洞工程。

  邢家山淤地坝工程项目经理张君桃说:“由甘肃省通渭县水利工程公司承建的邢家山淤地坝工程于6月22日开工。截至目前,坝体工程和放水建筑物工程已全部完工,就剩泄洪洞的陡坡段,确保十月底完工。”

  通渭县水保站站长李长定:“该坝建成后,可拦泥26.42万立方米,使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不仅可以起到‘滞洪、拦泥、淤地’的功效,也可以发挥‘抗旱、行路、经营’的作用。”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22年,通渭县承诺为民办好实事,提升供水保障水平,保障供水安全,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引洮一期通水率100%、二期骨干工程正式通水,从根本上解决了通渭县水资源匮乏的问题,通渭人民彻底告别了“靠天吃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