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浙商证券:固态电池中试线加速落地 各材料环节全面升级
浙商证券发布研报称,固态电池具备本征安全性与极高能量密度,有望成为动力电池终极技术路线。当前硫化物电解质规模化难点在硫化锂降本,此外干法工艺的粘结剂也待优化。建议关注各细分材料环节布局领先的龙头企业,以及进展领先的固态电池龙头。
浙商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固态电池:2027年系技术实现节点,2030年或迈向产业化
固态电池具备本征安全性与极高能量密度,有望成为动力电池终极技术路线。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为当前国内外最重视路线年突破电解质技术链,后续先后优化负极和正极,2030年迈向规模化。国内政策大力支持固态电池发展,电池和新能车龙头全面布局。
固态电解质:硫化物为当前热点,远期看好复合电解质
路线各具优劣,无机物电解质具备高离子电导率和宽电化学窗口优势;聚合物电解质柔韧性好,可改善界面接触;复合物电解质可结合两者优势,远期有望成为最佳路线。当前硫化物电解质规模化难点在硫化锂降本,此外干法工艺的粘结剂也待优化。
正负极材料:短期主流为高镍三元+硅碳负极,远期可展望富锂锰基和锂金属负极
高镍三元工艺成熟,CVD硅碳负极兼具性能和成本优势,将是较长时间内全固态电池的正/负极首选。单晶化、元素掺杂、表面包覆等材料改性将是正极厂的差异化能力;高性能低成本的多孔碳是CVD硅碳负极规模化关键。富锂锰基和锂金属负极均具有极高的比容量,当前正处0-1节点。
集流体:镀镍或镍基集流体抗腐蚀,多孔化缓解膨胀
传统铜集流体与硫化物电解质界面易遇水腐蚀,而镍与硫化物难反应,因此业界在铜箔表面镀镍进行防腐,该行认为镍集流体也有望成为可选负极。多孔铜箔具备轻量化、弹性大等特性,适配硅碳负极。纳米多孔镍弹性柔度高,有效缓解锂枝晶生长,使远期硫化物+锂金属负极成为可能。
其他材料:单壁碳纳米管适配硫化物路线,UV胶和骨架膜有潜力
单壁碳纳米管具备卓越的导电性和柔性网络结构,可显著提升硅碳负极循环、倍率及首效,以及改善固态电池界面接触。UV打印是胶框印刷路线之一,效率和性能驱动UV打印渗透提速,UV胶受益放量。骨架膜工艺迭代中,成熟后有望替代胶框打印路线,大幅提升电解质膜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