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特艾弗网络科技

快讯

东吴证券:国内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加快 硫化

时间:2024-12-02 14:37 浏览:

  东吴证券发布研报称,国内液态电池技术大幅领先于海外,海外加码全固态电池希望弯道超车,频繁宣传后续量产计划,引发国内危机意识,24年政府加大相关研发和支持力度,国内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加快。固态电解质是实现全固态电池性能的关键,其中硫化物发展潜力最大,因为其离子电导率最高,质地软容易加工,成为主流厂商的重点布局路线。

  东吴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国内24年开始加大支持力度,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加快

  国内液态电池技术大幅领先于海外,海外加码全固态电池希望弯道超车,频繁宣传后续量产计划,引发国内危机意识,24年政府加大相关研发和支持力度,国内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加快。产业端看,全固态电池的材料体系基本定型,主流路线为高镍+锂磷硫氯+锂金属体系,安全性大幅提升,能量密度400-500wh/kg,但由于工艺、设备并不成熟,目前电芯尺寸较小,循环次数不够,快充性能有限,成本较为昂贵,制约全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

  节奏方面,半固态电池技术先行,23-24年开启小批量装车发布,全固态电池预计27年开启小批量量产,主要以示范运营为主,规模在0.5GWh左右,目标成本降至2元/wh,随着规模效应释放,成本的持续下降,30年规模有望达3-5GWh,35年规模有望突破300GWh。

  硫化物路线未来潜力最大,头部电池厂商均重点布局,其中前驱体硫化锂为降本关键

  固态电解质是实现全固态电池性能的关键,其中硫化物发展潜力最大,因为其离子电导率最高,质地软容易加工,成为主流厂商的重点布局路线。硫化物电解质中,锂磷硫氯具备成本优势,成为量产主流选择,目前报价1-4万元/公斤,降本的关键在于前驱体硫化锂,多因素导致其价格昂贵,目前报价在500万元/吨以上,后续随着工艺、设备突破后,成本有望大幅降低。

  此外,全固态电池的工艺难点在于前道成膜环节,对固态电解质膜的厚度、材料分散的均匀性和负极的平整度的控制要求大幅提升,要求为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目前生产设备仍不成熟,无法达到量产要求,需要定向开发相关设备和技术,才能保证电池性能的一致性。整体看,全固态电池量产需解决两大问题,持续降低固态电解质的成本,提升生产设备的精度和能力,未来突破后有望开启商业化进程。

  投资建议:产业链看,全固态电池技术壁垒更高,正极厂商横向拓展固态电解质环节,此外干法工艺、导电剂、锂金属、硅碳负极等也迎来机遇,建议关注几条主线.SZ)、比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