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手中有矿心中不慌”!广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布局锂矿,欲掌控新
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广汽部件与东阳光子公司狮溪煤业、遵义能源签署,拟在贵州省遵义市投资设立合资公司,作为从事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狮溪镇铝多金属矿床矿产资源的探矿权获取、矿产地质勘查,以及后续采矿权获取等业务的唯一主体。
上海有色网的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格为56.35万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涨2000元/吨。
碳酸锂价格的上涨也使得车企盈利水平承压。“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价格太高了。价格压力直接传导至整车厂,上游材料涨价太厉害,源头是海外的矿厂。”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曾表示,“动力电池成本占到汽车总成本的40%、50%、60%,并且还在不断增加。”
在此之后,广汽集团便通过公司旗下的广汽埃安联手赣锋锂业,双方计划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从新能源动力电池最上游材料端展开合作,持续探讨在锂资源开发、中游锂盐深加工及废旧电池综合回收利用各层面的深入合作,而此举被业内解读为广汽集团向上游锂矿资源布局的重要一步。
此外,广汽集团资本运营和股权投融资平台——广汽资本联合上汽集团尚颀资本共同投资九岭锂业,总投资额达3亿元。公开资料显示,九岭锂业是少数拥有矿山资源、自有选矿厂和锂云母冶炼生产线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的企业之一。
据咨询机构惠誉解决方案统计,自2021年初以来,汽车制造商对电池上游原材料的投资已经达到21项,其中16项投资于锂行业。这些投资包括直接入股矿业公司和获得供应合同,相关车企有宝马、大众集团、通用汽车、福特、Stellantis集团、特斯拉、雷诺、丰田、比亚迪等。
“从车企的动向来看,越来越多的资金在流向锂矿、镍矿、钴矿等领域。”惠誉方面表示,为确保动力电池材料的可靠供应,此类投资对车企而言越来越重要,而电池材料价格上涨使得这种投资变得更加关键。
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但不少新能源汽车企业都遭遇过“电池荒”的困扰,动力电池也一度被认为是比芯片更为短缺的核心零部件,而动力电池供应跟不上订单增长的节奏,导致新车交付周期一再拖延,引发消费者强烈不满。
第三方平台的数据显示,2021年“不按约交车”的投诉总量为2082宗,而2022年1~9月的累计投诉量就已经远超2021年全年的投诉总量,涨幅高达2.5倍,其中新能源车型投诉占比高达93.3%,主要投诉原因包括电池供应不及时、芯片短缺等。
在此背景下,保证产品供应,以及提升企业后续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也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布局锂矿的重要原因。广汽集团认为,此次与狮溪煤业等企业的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司在锂电新能源上游原材料领域的战略布局,提升公司在关键零部件领域的供应能力。
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吴辉在接受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锂矿从勘探到产出一般需要8~9年,从设计开采到产品交付也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新能源汽车企业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等待。同时,其还要面临资源开采、基础设施、技术保障和人员管理等问题。
“无论是锂资源还是锂电池,它最终都是为了整车产品服务。虽然整个产业链的打通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但对于车企来说,从矿产资源到整车制造毕竟是两个行业,如果向上游延伸太多,车企也很难承担后续矿产开采和勘探成本压力,后续管理也会是个问题。”全联车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曹鹤说。